Leo Jins是一家制衣厂,位于越南河南省的同文工业园,距离越南首都河内大约有40多公里的距离,今年需要急聘300名制衣工人,然而在想尽各种办法后,依然没有招到任何人。
该厂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的工资开到了700万-1000万越南盾(约合2100元-3000元人民币),工资、奖金以及福利远高于2021年的水平。
工厂在招聘网站,社交媒体,甚至动用招工中介来揽人,但都没有任何成果。无奈,工厂直接在厂区大门外竖起了招聘告示,上面写着“急招服装熟练工,到厂核实技能后即发20万越南盾(约合60元人民币)!”不过事与愿违,如此“简单粗暴”的广告依然没有吸引到任何人来应聘。
面临招工难问题的越南企业远不止Leo Jins一家,随着出口加工量大增,越南各地都遭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招工难,而在这背后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动力缺乏。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越南经济在2021年经历了挫折后,越南政府对发展经济的支持力度很大,当前经济快速恢复反弹,由此导致了劳动力的缺口,同时因为疫情的关系,还有一些劳动力因素没有充分调动。
招工难在蔓延
在同文工业园的另外一家生产电子元件的企业Dosung Vina也遇到了和Leo Jins差不多的难题。工厂开出了比以往更加优厚的待遇,工资在800万-1200万越南盾(约合2400元—3600元人民币),新手提供培训,可以自选白班或夜班,还提供两餐。
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表示,在疫情防控压力减轻后,国外的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所以需要更多的劳工加班加点生产,但3个月过去了,只招到了20人。
当前,招工难遍布越南的各个行业,越南南方后江省的Cafatex水产公司也开出了800万-1200万越南盾的月薪来招工,该公司表示招不到人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工业园区复工复产,产业工人供不应求。
为了招到人,一些企业被迫妥协,不再挑三拣四,只要身体健康,符合要求,就赶紧招入。“以前是公司精挑细选,现在是员工对公司横挑鼻子竖挑眼,还提了很多要求。”一位供职于越南一家制鞋企业的人力资源主管这样说道。
劳动力不再“廉价”
企业开出两三千元人民币的月薪,依然招不到人被专家认为反映出越南的劳动力已经不再“廉价”。周士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他在越南进行调研时发现,工人的薪酬每年增长10%-20%,隔几年翻一番是很正常的现象。
如今越南劳动力的成本已经显著高于很多东南亚国家。越南著名经济学家黎登营表示,越南技术工人的薪水已差不多是老挝和缅甸的两倍,比泰国和菲律宾高出约30%-45%。
越南的企业家也感同身受,他们向越南媒体表示,外界所说的廉价劳动力是不存在的,“能招到人就不错了”。企业开出了较高的工资,但仍然吸引不到工人。
越南政府表示,2022年一季度,部分地区出现局部用工短缺现象,约12万人(占招聘需求的近10%),比往年高出约2%-3%,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电子元件组装、木材加工等行业。
而这些行业恰巧都是疫情后快速恢复的行业,出口增速强劲。胡志明市服装、纺织品、刺绣和针织协会表示,许多纺织和服装企业已经获得了足够的订单,可以生产到今年年中甚至9月。
根据越南工业与贸易部日前公布的数据,2022年4月的出口额达到332.6亿美元,同比增长25%。总体来看,前四个月累计出口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6.4%。
难题何解?
越南劳动荣军社会部针对招工难提出了多项解决方案,包括直接给予劳动力就业补贴、协助企业招聘员工、提高劳动力职业培训质量、进一步实现劳动力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等。
据越南统计总局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越南15岁及以上劳动力为512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还增加了约20万人。
越南统计总局人口和劳工统计司司长范淮南表示,第一季度劳动力市场在多个经济领域逐步复苏,劳动者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劳动者平均收入强劲回升。
有评论人士指出,在大量工作机会面前,越南的劳动者不再简单地满足有一份工作,而开始追求性价比,那些劳动强度大,收入较低的行业将首当其冲地面临招工难,甚至未来不得不面临产业链转移。
推荐阅读:
越南会成为世界工厂吗?
越南经济正飞速崛起。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越南曾以防疫“优等生”而著称,录得了2.91%的经济增速,超越中国(2.3%),位居世界第二,冠绝亚洲和所有发展中经济体。2022年,在中国工厂因应对奥密克戎而阶段性停工、外贸厂商因堵港而焦虑之时,一组越南的统计数据,再次扰动着市场的神经,很多人不禁发问——
追赶了几十年,越南终于跑到了中国前面?
越南是否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替代
过去数年,9700万人口的越南,一直被认为是中国产业转移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早在2000年,耐克、阿迪、苹果、三星等众多世界级品牌就已经在越南创建代工厂,越南制造业开始成为中国的潜在竞争对手。
近几年的数据,似乎坐实了这一说法。2021年9月以来,美国从东盟进口的份额已经高达10%。从最新披露的3月份数据来看,美国对东盟的进口环比2月提升了1.2个百分点,而从中国进口的份额从去年9月的19.7%降至16%,环比2月则快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显露了东盟对中国进口替代趋势的苗头。
一升一降,升的贡献,越南占了大头。据越南统计总局、计划投资部、工业贸易部等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越南2022年一季度出口总额为885.8亿美元,同比上升12.9%。除服装等产业外,手机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电脑及零部件的出口金额和数量也都有所扩大,出口额超过273亿美元,相当于其2021年半年的销售额。2021年9月后,越南对美国的出口规模增长超过20%。
具体来说,在越南传统擅长的服装产品领域,美国市场中1/3的鞋类制品以及1/5服装,印有“Made in Vietnam”(越南制造)标识;在电子产业方面,三星超50%的手机出口以及1/3的电子产品出货量,由越南生产。
除了已经在越南有所布局的三星、英特尔、LG等国际品牌之外,例如立讯精密、温斯顿、和硕、歌尔等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制造商疫情后到越南布局,准备将越南打造成重要生产基地。
从再长一点的周期看,从2002年的364.5亿美元,到2021年创造历史新高的6685.4亿美元,20年间越南进出口额增长了17倍,贸易规模跃居全球第20位。排在越南前的19个国家中,大部分是能源或者矿产出口,只有中国、印度,以制造业见长。
眨眼间,我们不起眼的南方邻居越南,紧随中、印,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具备了世界工厂的雏形。叠加国内在中美贸易冲突后的产业链外移焦虑,很多人不禁担忧,越南将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拆解越南的出口结构
就目前来说,在细分领域,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已经初显苗头。但整体来看,制造业向越南的所谓转移,实际上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而非替代。
产业链的过多和过快外移,可能导致中国产业空心化,需要警惕。但适宜的产业链外移,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也有助于推动形成以中国为关键分工节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中国产业链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从总体上看,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并不明确。
分别对比同期美国从东盟和中国的进口数据即可发现,东盟和中国的对美出口,并非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比如,2021年,美国从东盟进口的月均占比为10%,较疫情前2019年的月均8.2%确实上升了1.8个百分点。但同期,美国从中国的进口份额,月均占比分别为17.7%和17.9%,仅微降0.2个百分点。所以,不能仅仅基于数据占比的波动,就推断东盟(包括越南)对中国出口形成替代关系,东盟出口份额的走高与中国出口保持高景气并不矛盾。
其次,在细分领域,越南对中国出口的替代效应有所初显。
在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尤其是越南具备传统优势的服装、鞋帽、玩具类产业,越南或许对中国出口具有部分替代效应。例如,美国从越南进口的主要商品中,服装类的份额从2021年9月的14.3%升至2022年2月的18.9%;鞋靴类和帽类的份额分别从20.4%和8.4%升至25.5%和14.3%。同期中国对美出口的相关商品份额则出现小幅回落或震荡。
但是,中国对外包括服装鞋帽在内的轻工产品出口份额的回落,或许主要是受防疫和俄乌局势扰动,目前很难判断越南的“替代”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比如,中国的轻纺织业主要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四省。浙江绍兴柯桥区的绍兴轻纺城,是全球最大的化纤面料基地,有超过1万家企业从事生产和内外贸易,出口到135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前,柯桥区主要靠参加国际展会获取新订单,通过国际快递收集样品联系客户,但疫情防控显著降低了国际航班和国际快递的运力和速度,导致旧订单延期、新获客困难。
除对美出口降低外,中国的对欧出口也同比降低,越南的对欧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出口则同比上升。原因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的对欧出口主要走海运,而乌克兰的敖德萨港口是中欧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受战争影响,原经敖德萨的货物只能转道中欧班列或者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运费和时间都有所上升。考虑到当前国内局部疫情对于国内供应链的扰动也尚需一定时间修复,而东南亚地区复工复产正进一步推进,因此预计来自东盟包括越南的出口替代效应或阶段性增强。但是否能永久替代中国的市场份额,现在尚未可知。
再次,越南仍处于中国制造早期低附加值的组装阶段。
在轻工领域,越南对中国形成短期替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等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中国的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从化工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但越南仍然主要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即进口化纤原材料,利用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半手工纺织。缺乏化工和机械产业链,相当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机械等基础工业设施,其实进口自中国。
在电子产品领域,尽管三星等电子巨头希望将越南打造为新的生产中心,但就目前来讲,越南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组装基地,而不是生产基地。这一点体现在贸易数据上,贸易额虽然大了,但工业增加值却很低,主要的利润仍然掌握在包括欧美日韩和中国在内的外国厂商手中。
最后,越南承接了很多中国的直接投资和主动产业转移。
东盟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越南超过韩国成为了中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国。中国对越南的出口有两大特点:第一,中国向越南出口的大部分产品是中间品。第二,中国企业对越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是带来对越南中间品出口上升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关税减免和原产地累积原则促进了中国向越南的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使得中越在国际分工上的关系更为紧密,部分中国对欧美国家的顺差转变成了中国对越南、以及越南对欧美的顺差,反而减轻了中国国际收支失衡过于集中的压力。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同比增长19.7%,中国对越顺差在450亿美元左右。
可见,现在的中越经贸关系较类似于此前日中经贸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重要节点,越南则有成为次级节点的潜力。部分供应链环节向东南亚溢出,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网络规模变得更大了。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越南的成就
先来看最直观的几个数据——
2020年越南GDP总量为27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1%,相比2010年增长了1552.26亿美元;人均GDP为2785.72美元,同比增长1.98%,比2010年增长了1467.83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为2660美元,增速为2.7%,与2010年相比增长了1410美元。20年间,进出口规模增长了17倍。
这是越南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自由市场改革的“阶段性成果”。伴随全球产业转移,越南外贸还在提速,一切或许只是开始。
越南的机遇
越南最根本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年轻的廉价劳动力。越南9000多万人口中,处于15-65岁阶段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重约为69.3%,这意味着越南拥有6500万左右的劳动人口,而1.94的生育率,则意味着“年轻”优势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越南最大的城市胡志明市的一线工人的月薪仅仅在人民币2000元左右,是中国一线城市工人平均收入的1/2-1/3。年轻的廉价劳动力,才是真正让产业巨头们着迷的地方,也是越南未来十几年内能否取得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越南最大的机遇在于频繁“加群”(自由贸易协定)。自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先后和日本、韩国、英国等世界多国签署自贸协定,成为地区国家中签署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之一,还积极加入区域自贸协定,如《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越南与欧盟自由贸易协定》(EVFTA)、《越南与英国自由贸易协定》(UKVFTA),以及最近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各种贸易协定提供的关税优惠等极大地便利了越南的国际贸易,降低了贸易成本。
越南左右逢源的策略使得国际产业持续迁入越南。不仅三星、耐克等国际资本将越南作为新的全球生产基地,优衣库、阿迪、HM等国际连锁品牌也将自家工厂搬至越南,越来越多的中国台湾以及大陆供应商也在投资越南。恰逢中美竞争加剧,越南既不得罪中国,又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美越日益火热的贸易中,达成了美国驻越大使丹尼尔所说的——有史以来最牢固的伙伴关系。现阶段的越南,似乎一门心思“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都有很大的热情参与。
越南未来的机遇或许在互联网数字经济新战场。2010年后,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效仿中国互联网模式,创建了东南亚版的阿里、京东、美团。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咨询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东南亚电商报告》指出,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到2025年将达到570亿美元,届时将反超印尼,成为东南亚第一。胡志明市更是力推“数字化转型计划”,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要占该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至2030年提升到40%。越南政府也更重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保护,2022年3月,越南政府通过《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的第27/NQCP号决议,如果最终版本提交国会通过,将成为该国在个人数据跨境传输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法律。
外资仍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助推越南经济发展。过去十年越南并购交易达上千宗。2021年越南全国新批、新增外国直接投资和股权并购金额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加工制造业吸收外资占总额的58.2%,其后依次是占比18.3%的电力,以及占比8.4%的房地产。进入2022年,外资延续快速流入势头。亚洲开发银行(ADB)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杰弗里斯(Andrew Jeffries)表示,在疫情和全球地缘政治波动的背景下,全球投资流量有所减少,但流入越南的外国投资资金很可能将会逆势增长。
日前,李嘉诚旗下地产旗舰长实集团与日本欧力士集团,通过越南当地合作伙伴万盛发集团,会见了越南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共同商讨在胡志明市的投资事宜。长实集团总裁赵国雄在会上表示,长江实业承诺将与万盛发一起在最短的时间内,向这些领域注入大量资金。并将胡志明市定位为金融和技术的战略中心,并承诺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室、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越南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越南的挑战
第一,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一般。
越南的主要运输方式为公路,公路总里程约47000公里,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构成主要公路交通网。铁路总长3160公里,运行速度低,设施设备老旧。如果你去过越南(其实东南亚几个国家都差不多),你一定会对他们美丽的自然风光、拉胯的基础设施留下深刻的印象。
由于铁路覆盖里程有限,如果你想从越南南部鼎鼎大名的胡志明市去隔壁平顺省的美奈镇(南部不可不去的海滩之一),虽然仅仅只有200公里,但你要从汽车转绿皮火车再转长途巴士,耗费需整整1天。这也是近年来越南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仍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原因。越南政府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关键交通基础设施,计划在2030年将现有公路网络扩张5倍以上。空运和水运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第二,教育落后,基层工人流失,中高端人才极为短缺。
在教育层面,越南2001年才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也意味着目前的产业工人大多仅有小学文化,难以从事技术复杂的工作,这也是为什么越南主要承接了中国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密集型的低端产业的原因。
越南本土成熟的中高层管理者非常少,很多工厂只能从“母国”空降管理者。中国的一家服饰制造商早在2019年就在越南投下5个亿开设越南工厂,但至今没有培育出合格的本土管理团队,只能从中国外派。除了中高端人才缺失,越南基层工人也在流失。与中国一样,越南也有很多外来务工者到城市“北漂”。但越南的工资水平较低,高物价、高房租就会成为负担,疫情冲击加剧了劳动力流失。越南公安部预计,胡志明市有超过200万人逃离城市返乡,并且不想再回到城市打工。
第三,配套产业链不健全,相比中国制造,品质仍有差距。
目前东南亚在服装鞋帽、箱包、家具、轮胎和太阳能等领域已形成基本完整的中低端产业链,且劳动力价格比中国低得多,但产业链上的很多配套部件需要全球进口。而且,东南亚的物流能力,包括码头、拖车的作业效率、产能和稳定性都无法和中国相比。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越南还缺少成规模的完整产业链,工业的配套升级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低端制造业的基础是成本,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是技术,越南在制造业中缺乏核心技术力量,相比中国制造,品质仍有差距。很多外国客户和中国公司合作数十年,并不会轻易大规模转移订单,而且大规模订单转移,意味着需要重新开模、重拟质检标准,一系列动作对企业来讲都是成本。
越南面临的挑战不止上述几项。
虽然越南的政局较为稳定,政府也在努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国民受教育水平、持续推行自由市场改革,但上述任何一项事业想取得显著成效,都需要持续十几年的投入甚至一代人、几代人的努力。总体上,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布局,可能使得包括越南在内的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暂时从中受益。但是在资金成本长期保持低位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可能改变传统的比较优势逻辑,绿色低碳也将成为后发国家赶超的额外约束条件。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越南等后发经济体,甚至是全局意义上劳动力密集型、高碳资源密集型的后发经济体,其赶超的历史窗口期有可能将逐渐关闭。这个进程的速度取决于数字化、绿色化生产方式的发展速度。无论如何,与过去半个世纪相比,如今后进发展中国家的赶超之路一定将更加艰难。
总结
纵观近三十年的东南亚经济发展,延续着“学习-复制-崛起”的发展思路,特别是以“中国经验”为蓝本,越南在“革新开放”后逆势崛起,外贸繁荣,内需提振,资产价格抬升,俨然一颗新兴的东南亚经济明珠。
2022年开年,越南实施“与疫情共存”的政策,重点城市逐步开放,抓住了疫情提供的开局先手机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或许将再次得到加强。
这个东南亚国家的雄心壮志是,要在独立100周年(2045年)之际,发展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但是,疫情提供了机遇,也加速暴露了越南面临的挑战:在越南工业化进程中,仅有人口红利,但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较低,最终会导致产业升级困难重重。如果没有持续的产业升级,所谓的“世界工厂潜力”更可能是一座摇摇欲坠的空中楼阁。
当然,这不代表越南发展不起来。越南仍然有机会,前提是它能以更快的速度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更充分地融入区域和全球经济,还得充分利用中国不具备的某些优势,走出一条“越南特色的制造业强国之路”。